close





這是雖然是民窯 但也是真品 以下收錄故宮珍藏品說明


圖中一件蓋罐是明代成化年間江西景德鎮禦窯廠的經典之作。在用釉下青花渲染的白色釉面上,開滿了鮮艷的花朵,綠色的枝葉,黃花紅蕊或紅花黃蕊,花枝在搖曳,蜜蜂在花卉間輕歌曼舞,一派大自然的田園風光。這一件精緻的官窯作品,現珍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鬥彩是明代成化年間江西景德鎮創造的一種裝飾工藝。製品多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紅、黃、綠、紫等鮮艷的色彩拼繪紋飾,有釉上、釉下兩種色彩爭艷媲美之意。

成化年間,景德鎮禦窯廠的產品趨向於玲瓏秀雅的風格,據說當時皇帝憲宗自幼性情怪僻,執政後不理朝政,迷戀著一位比他年長十七歲的萬姓貴妃,為了使萬貴妃高興,每天都要給她送去一件珍奇玩物,成化鬥彩就是在這種取寵心態下發展起來的。

成化鬥彩器的胎質細膩,薄輕透體。最小的製品胎之薄幾同蟬翼,照光可映見指紋,造型勻稱端秀,白釉柔和瑩潤,色彩鮮麗,製品上的字體圓拙有力,藏鋒不露。紋飾多為嬰戲、花鳥、蟲草之類婦人喜愛的內容,造型以杯、碗、蓋罐、瓶等小件器物居多。它的工藝極為精緻,數量小,多屬宮廷用瓷。萬曆時的《野獲編》說:“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清代《唐氏肆考》裏也有“神宗廟器,御前有成杯一雙,值錢十萬,明末已貴重如此”的記載,從中可以看出早在明代,成化鬥彩杯已價值不菲,足見其珍貴程度。據說,英國倫敦有位文物鑒賞家,在一位友人庭院裏發現一件成化鬥彩小罐,高只有12釐米,原來是給狗貓喂食所用。後來介紹到倫敦文物拍賣行拍賣,竟以100萬美元成交。

清朝時,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我國制瓷業的鼎盛時期。那時社會繁榮,禦窯廠資金雄厚,加上這三位帝皇均十分喜好瓷器,於是,集中了許多制瓷高手,燒出許多罕世珍器。形成了明成化之後又一個生產鬥彩器的高潮。傳世產品主要有兩類:一類為倣明成化的器物,另一類為清代的流行器物。康熙朝的鬥彩產品胎質緻密,釉面細潤。圖案紋飾繪畫精美典雅。雍正朝的鬥彩製品達到頂峰,不但摹倣成化的製品幾可亂真,而且在工藝上創造了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合二為一的新工藝。乾隆以後,粉彩瓷異軍突起,成為當時彩瓷的主流,鬥彩製作就逐漸減少了。

圖片附件: 1.jpg (2009-11-4 08:41, 183.65 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an 的頭像
    Alan

    Alan點茶 ( 茶 茶道具 宗教 歡喜生活)

    A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