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臺灣製紫砂隨煮壺,在手上已多年,有亮燈顯示,開關處的切換是:自動、停止、手動。(現代的隨手泡,還加上保險絲桿)配以長形、110℃刻度的水銀溫度計。
【自動】狀態,燈一滅是96℃。等下一趟燈亮再測時86℃。
【手動】狀態,水滾至沸騰氾濫,濺外溢出。水銀直標98℃。
使用100毫升容量的老朱泥茶壺,先溫壺。
(距茶壺約30公分的高度)高沖細水長流的沖注法,隨手泡水溫是82℃;生鐵壺的則是87℃。
低沖沿壺蓋注入,隨手泡是90℃
隨手泡
溫度不夠
尤其是冬天
更無法表現出老茶的韻
生鐵壺煮水,其水質將變得較硬水,且持溫容易而持久。是沖泡普洱茶的最佳選擇;不鏽鋼製成的隨手泡,仍保持水質水性──軟水,則普洱茶的特質--磅礡的氣勢--無法展現。
生鐵壺(或銅壺)煮水,咱們神州大地早已有之,惜從千餘年前的唐朝傳去日本後,中國便見式微了。
何況跑電流的隨手泡無法持溫,稍作5分鐘便是下一趟燈亮時──86℃。
聊茶好壞
茶無真假,只有好壞。
這裡的【壞】指的是:茶,喝進肚子,有不良的反應,比如麻辣、口乾、舌燥、腹瀉、胃漲風、胃痛。
這裡的【好】指的是:喝進去,雖有苦澀,卻口水唾涎不斷,滋潤滑脫,源遠流長的口感,讓飲者一直想喝。
坊間還在迷信包裝紙的魅力。總想在包裝紙上得出真相。君不知茶品的來源,新茶不談,有些年份的茶品,目前仍從香港、澳門的倉儲入境。港、澳的倉儲技術無與倫比:從雲南來的茶品甫到,如果決定不要馬上買賣,則先有三年的【進倉】(【地倉】),再有一年的【退倉】,之後才面市。
人要衣裝,佛要金裝,茶品要換裝。
這本即無可厚非的事。因此,退倉後的茶品在面市前,未免長相影響市容,業主可以替茶品更衣換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