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午
下著大雨......
天氣微涼....
正是容易感冒的時候
泡一下 台灣老酸柑茶
預防...
沉放了幾十年的...酸柑茶
酸柑茶標準工序是九蒸九晒。首先用特製的金屬圓筒在虎頭柑頂部切割出缺口,保留割下的柑皮作蓋子;再剜取果肉,剔掉果籽,絞碎果肉成泥,混合鹽、甘草、薄荷、紫蘇和茶葉及特殊藥材,回填進虎頭柑內;回填時務須往緊裡塞,才蓋回原先取下的柑皮頂;再綁緊那茶柑,送進蒸籠,蒸後要經過曝晒、烘、壓等工序,如此這般九次,直到完全乾燥才算完成。共需費時三個月。
製好的酸柑茶....經過陳放數十年才好喝
虎頭柑烘乾以後的皮就是古籍所說的「陳皮」,根據中醫的說法,陳皮對咳嗽、化痰等原本就有功效,再加進紫蘇等香草類植物更能強化效果。
酸酸甜甜....
還挺香的......
經過工序
保留了原來的...香氣
甘橘香.....一點
茶香
虎頭柑與食用為主的桶柑或椪柑不同,果肉奇酸無比,一般除了害喜的少婦外,根本沒人能嚥得下去,明顯地「中看不中吃」。因此只要春節一過,因水份消失而萎縮硬化的虎頭柑,十之八九會被無情地當作垃圾棄置。不過勤儉惜物的客家先民卻不捨如此浪費,反而將製茶過程中淘汰下來的「茶角」塞入,製成有如黑茶類普洱茶外觀的酸柑茶,不僅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地放個五年、十年以上,敲碎後沖泡飲用,不僅溫潤爽口,茶香與柑香融合的微酸口感令人回味再三,據說對咳嗽、化痰、解熱都有功效。
香氣濃郁......
陳放乾淨下的...老茶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