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方都市報



喇嘛跳起米拉勸法舞,層層疊疊的袈裟下襬在陽光下飛揚。


辯經、誦經見得多了,喇嘛跳舞卻難得一見。那天下午,高原的艷陽下,賽赤寺正殿前的廣場,一位喇嘛在獨舞。沒有演出服,沒有道具,沒有布景,只是一鼓、一鈸、一人而已。

不知道他在跳什麼舞,但他快速旋轉時,層層疊疊的袈裟下襬飛揚起來,黑色的靴子踮起腳尖來,在陽光下非常好看,伴著簡單的鼓點,真有些特別的魅力,可稱之為“藏地芭蕾”。

看了一會,才發現“藏地芭蕾”有獨舞,也有雙人舞,當然兩人都是男性喇嘛,而且跳舞時雙方並無身體接觸,反而常常背對背。與芭蕾的柔美不同,這種舞跳起來剛勁有力,胳膊的肌肉被陽光曬著,更顯健美。而舞者也十分專注,似乎沉迷在宗教的神思中。

原來,他們在排練米拉勸法舞,為農曆七月初八的大法會作準備。那一天,是七月初五。米拉勸法舞演的是米拉日巴大師獵夫貢保多傑的故事,藏劇的傳統劇目。米拉日巴大師是藏傳佛教噶舉派(俗稱“白教”)創始人瑪爾巴祖師的嫡傳弟子,西藏“實踐佛法”的代表人物。在格魯派的賽赤寺遇見米拉勸法舞,我頗為意外。是因為米拉日巴大師的經歷很富傳奇色彩,在藏民中婦孺皆知,所以紀念他的活動並無教派門戶之分嗎?

也許我與米拉日巴大師有緣。在合作有一座米拉日巴佛閣,是噶舉派在安多藏區最主要的寺院,供奉以米拉日巴佛尊者及其弟子為主的藏傳佛教各派的開宗祖師。因為行程緊張,我本無計劃前往合作。但從郎木寺到夏河的班車卻經過合作,經過米拉日巴佛閣時,司機專程停車讓大家去拜訪佛閣。於是,我得以在此轉寺三圈,拍下幾張照片作紀念。

關於米拉日巴的機遇並未到此結束。


到了夏河拉卜楞寺,在喇嘛土丹尼瑪家中看到一幅照片,他在跳“藏地芭蕾”。我好奇地讓他跳給我看,他一本正經地說,“這個舞不能隨便跳的”,他見我一臉失望,笑了,“別難過,你明天就能看到”。

我運氣忒好,拉卜楞寺一年一度的七月法會如火如荼,第二天就是七月初八的米拉勸法會。真的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拉卜楞寺的喇嘛雲集已經夠壯觀,還裏三層外三層圍滿了信眾和遊客,原本寬敞的大經堂廣場都顯得有些擁擠。

首先上場的竟是兩頭綠“獅子”和一個“馴獅”的小夥子。小夥子穿得花花綠綠,一個大面具把臉蓋住,僅露下巴。他滿場遊走打滾,引得獅子翩翩起舞。對於從小看慣舞獅的廣東人來說,這場舞獅算不上精彩。而其後的劇情更讓我這個異鄉人看得“一頭霧水”。但當那個小夥子旋轉起來,滿身彩帶飄飄時,我又想起賽赤寺的那場“藏地芭蕾”。那場不帶粧綵排,是我見過最美的高原舞蹈,只因肅穆的袈裟也能如此飛揚。

背景資料:

達倉郎木賽赤寺與達倉納摩格爾底寺

到過郎木寺的人,都能繞密碼似的說著郎木寺、納摩寺、色止寺、格爾底寺幾個名詞。

對外界和遊客來說,郎木寺(地名)指位於甘肅和四川交界的一個小鎮,以河為界,分屬甘肅碌曲縣和四川若爾蓋縣。在這個鎮上有兩座寺廟,在甘肅這邊的達倉郎木賽赤寺,簡稱郎木寺,也稱色止寺或賽赤寺,只是藏名譯法不同。在四川這邊的達倉納摩格爾底寺,簡稱納摩寺,也稱格爾底寺。達倉意為虎穴,郎木或納摩意為仙女,賽赤和格爾底是創建寺廟的活佛名。在當地,郎木寺(寺廟名)通常指甘肅的賽赤寺。

兩座寺廟分別由不同年代的不同活佛創建,同屬格魯派藏傳佛寺。賽赤寺由甘丹寺第五十三任甘丹賽赤堅讚桑蓋大師于西元1748年(藏曆第十三勝生土龍年)創建,格爾底寺由宗喀巴大師七大弟子之一第一世格爾底活佛戎欽更登堅讚于西元1413年(明永樂十一年)創建,並以一尊肉身活佛聞名於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an 的頭像
    Alan

    Alan點茶 ( 茶 茶道具 宗教 歡喜生活)

    A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