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图一

图2

图三

图四


青花瓷,《明史·外国传》称“青花白地”或“白地青花”瓷,或“青花白瓷”、“白瓷青花”。学术界一般认为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直接在瓷胎上描绘,然后罩上透明釉,在1300℃左右的高温窑炉里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以其清新、庄重、深邃的蓝色给人以空阔、辽远、超凡脱俗的审美享受,一跃取代了唐宋以来青瓷、白瓷、黑瓷等单色瓷主导的瓷业格局,扩展为以青花瓷为主导的绚丽多彩的彩瓷世界。明代中前期特别是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代表了明代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陶瓷史》称:“明人对于瓷业,无论在意匠上、形式上,其技术均渐臻至完成之顶点。而永乐以降,因波斯、阿拉伯艺术之东渐,与我国原有之艺术融合,于瓷业上,更是发生了一种异样之精彩。”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的辉煌成就,与元明以来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交往密切相关。元代中期,已经能够批量生产白地蓝花瓷器,加之元代中国与西亚、中东地区频繁的物质和文化交流,从技术和原料层面来说,中亚、波斯地区的釉下蓝彩技术和钴土蓝料为青花瓷走向成熟提供了必要条件。

永乐三年,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扬帆远航,拉开了七下西洋的序幕。郑和下西洋的范围大部分是在伊斯兰势力控制区内进行,被访问的国家和地区有一半以上信仰伊斯兰教。郑和宝船载有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物品,如瓷器、丝绸等以换取国外的珍奇异物,正是在出使的过程中,带回了为后世津津乐道的苏麻离青。作为舶来品,苏麻离青究竟有什么与永宣青花瓷独特艺术魅力相关的特别之处呢?一方面,苏麻离青凝重亮丽、浓烈鲜艳的发色,使永宣青花瓷散发着独特的异域风情;另一方面,苏麻离青特有的不同成分比例所造成的画面效果与中国传统审美情趣相契合。这种青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由于含锰量低,可以减少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呈现出深浅不同的光泽,这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境相契合。中国画虽然不似西洋画色彩浓烈丰富,只有水墨单色,但历来画论都强调“墨分五彩”,苏麻离青晕散不匀的特性正好便于描绘中国画的水墨意境。而由于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形成黑疵斑点,结晶处深入胎骨,用手抚之有凹感,被称为“铁褐斑”或“铁锈斑”。这本来是苏麻离青发色的缺陷,但却意外地与浓艳的青蓝色相映成趣,使纹饰更显挺拔峻峭,气势凛然,成为无法模仿的永、宣青花瓷的独到之处。

一、永乐、宣德青花瓷造型式样的伊斯兰风格

青花瓷,作为外交礼品之一,拓展了其海外市场,在造型上大量模仿了伊斯兰世界的金属器、陶器、玻璃器等,几乎所有的新创品种,都能在伊斯兰文物中找到范本。
永乐青花云龙纹天球瓶(图1),是永乐宣德青花瓷中最有特色的器型之一,它的制作明显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在器型上与伊斯兰国家制造的众多器皿相似。如大约8—10世纪西亚生产的玻璃瓶、9世纪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生产的玻璃瓶和9—10世纪叙利亚生产的铜瓶在造型上均小口、直颈,腹部硕大如球,几乎与天球瓶如出一辙。由于它们的制作年代明显早于天球瓶的制作年代,故很显然是制作天球瓶时借鉴了伊斯兰国家器皿的造型式样。

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双系扁壶(图2),小口有盖,短细颈,扁圆腹正面隆起,中心有圆饼状凸起,肩有小双耳,腹背平坦无釉,中心下凹成脐。这种扁壶与13世纪中期叙利亚所产黄铜嵌银大背壶相似,推测是仿伊斯兰金属器。黄铜壶的腹背中间有一个深洞,用以嵌入横出的木桩固定,这样转动双耳,液体就可从口部流出。瓷扁壶由于无底、无圈足,只可贴背平放,所以又称卧壶,双耳已成为纯粹的装饰,没有实用功能了。

永乐青花阿拉伯文盘座(图3),上下均折沿,座身近垂直,中部凸起一周,盘座中空无底。此器型是摹仿西亚地区黄铜盘座形式烧制的。黄铜盘座兴起于13世纪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时期,14世纪时仍然盛行制作。据已知资料,目前收藏于埃及、英国及美国博物馆的14世纪黄铜盘座共有八件。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宣德时烧制的青花盘座,乾隆时曾定名为无挡尊。

宣德青花折枝花纹执壶(图4),小口有盖,长颈,宽肩,深腹,圈足,近口处有短方流,另一侧颈肩部有如意形耳,器型与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地区所产12世纪晚期黄铜执壶相似。这种水壶是穆斯林举行朝拜仪式时沐浴净身之用,在美索不达米亚、伊朗和阿富汗都非常流行这种腹壁出棱的金属制样。

宣德青花枇杷绶带鸟纹菱口盘(图5),造型来源于伊朗黄铜嵌银花口盘,直径近60厘米。这种大盘是伊斯兰独特的饮食习惯中盛放食物的器皿,人们围绕大盘席地而坐,首先祈祷感谢真主的恩赐,然后进食。这种独特的饮食习惯必须配以硕大的餐具,满密的花纹非常符合人们俯视的习惯。

永乐宣德时期仿伊斯兰式样的青花器型还有很多,如永乐青花绶带耳葫芦扁瓶,仿叙利亚红陶彩绘双耳罐。永乐青花双耳抱月瓶,仿叙利亚釉彩玻璃扁壶。永乐青花缠枝莲纹花浇,仿伊朗黄铜花浇(图6)。永乐青花鱼篓尊,仿伊朗黄铜嵌银矮腹罐。宣德青花深腹折沿盆,仿埃及铜嵌银净手盆。宣德青花盖罐,仿伊朗黄铜嵌银罐。宣德青花八方烛台,仿伊朗黄铜刻凤纹嵌银烛台。宣德青花葫芦扁瓶,仿伊朗银双耳扁壶等。


图五

图六



五、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纹饰的伊斯兰风情

伊斯兰艺术是围绕伊斯兰宗教仪式、弘扬其教义和信仰而展开的艺术。伊斯兰教义有诸多的禁忌,它不允许反映世俗的一切感观,人物和动物形象也被禁止,这就促使那里的艺术家们用华丽的植物图形、几何图形和书法来美化器物的表面,这是伊斯兰艺术的灵魂,永乐宣德青花纹饰中大量的伊斯兰因素,也主要为这三种纹饰。

(一)伊斯兰藤蔓纹饰

伊斯兰藤蔓纹饰是一种类似于中国缠枝花卉纹饰的植物纹样,它以蔓藤为载体,采用S型波线、抛物线、螺旋线等形式,将枝、叶、花、果等无休止地穿插缠绕,覆盖满器物的整个表面。但是,即使繁复到无可附加的程度,却仍能保持清晰的脉络,具有极强的整体性、规律性、节奏性。这种特征和审美取向体现在永乐、宣德青花瓷上,最广泛使用的是西番莲纹。西番莲纹最早出现于近东的叙利亚,是对于中亚地区普遍生长的一种枝叶盘曲、茎上有小花,十分优雅柔美的蔓藤植物的描绘,成为伊斯兰教寺院中最重要的装饰花纹。后传入我国,因其来自外邦,故被称为西番莲纹。

(二)几何形纹饰

穆斯林向来重视天文学和数学,因为穆斯林必须依据星宿来确定礼拜的方向。后来随着农业和航海发展的需要,其天文学更发达。数学与天文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阿拉伯的数学也发展到了很高水平,他们创立的几何形装饰体系显示出对数学抽象思维的喜好与理解。几何形纹饰的特点是以圆形、三角形、方形或菱形等为基本构成单位,呈90度或60度相互交叉,在有限的空间不断地作四方重复、连续,从而组成变化万千与结构复杂多变的几何纹样,给人以工整完美的艺术美感。其中以等边三角形相互交错,叠压而成的正六角星形,在伊斯兰地区流行了上千年之久。在犹太人著作中,把这种六角星和五角星也称为大卫之盾牌,认为它具有抵抗恶魔、驱病避邪、提供保护的力量。

(三)阿拉伯文字装饰

用阿拉伯书法作纹饰是永乐宣德青花瓷上的装饰题材之一,它通过点线的搭配和变化无穷的组合,布局跌宕起伏,具有流畅的韵律美。阿拉伯、波斯文字装饰的内容主要是赞颂真主及穆罕默德,反映《古兰经》的教义,或说明瓷器的用途。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永乐青花阿拉伯文盘座,意为“赞颂归于真主”,“万物非主,惟有真主”。台北鸿禧美术馆收藏的永乐青花缠枝花纹执壶,流口上方刻有波斯文,意为:“贾哈哥瑞王之子阿克比尔沙哈二十年之物,回教年1035年”,即公元1625年,可证明此类器物在当时是专为外销而烧制的。

六、结语

元、明时期是伊斯兰教在中国迅速发展的繁荣时期,统治者对信仰伊斯兰教采取宽松的政策。明朝初期,中国对外交往的对象主要是阿拉伯——伊斯兰地区,双方的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的盛况,这时丝绸已不再是对外交往中的主打物品,交流主题往往是通过青花瓷来完成的。青花瓷大量输出伊斯兰地区,得到那里上至君王贵族,下到平民百姓的喜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青花瓷的生产为了满足外交礼品的需求,也为了拓展国内外市场,在器形、纹饰和生产技法上吸取了某些伊斯兰元素。而青花瓷的输出海外,又促进了中外青花原料与技术的交流,使这一时期青花瓷的生产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并以其胎、釉的精细,花色的浓艳,造型的多样和纹饰的优美而享有盛名,成为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an 的頭像
    Alan

    Alan點茶 ( 茶 茶道具 宗教 歡喜生活)

    A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