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點褐色的茶葉,被小心地裝在膠捲盒子裏;一塊正反面都刻有銘文的茶磚,被一層層地包好……昨天下午,4件從來沒有在杭州展出過的古代茶樣茶磚,在被送往北京參加展覽前,小小的露了一回臉。結果,一揭開面紗,就博得了全場的嘖嘖讚嘆。
這四件稀世茶品分別是“向質卿造”宮廷普洱茶磚、錫茶罐裝素心茶、“清源”磚茶和哥德堡號沉船上打撈上來的樣茶。據茶博工作人員趙燕燕介紹,這次一共有7件普洱茶樣和4件普洱茶老包裝被送往北京,參加4月28日開幕的第六屆八大處中國園林茶文化節普洱茶文化展。
這11件普洱茶珍品,主要為明代、清代中期及近代珍品,其中大部分茶樣為清代藏品。稀世普洱茶文物“向質卿造”宮廷普洱茶磚,為清代易武“同興號”所制,後進貢朝廷,再由故宮博物院調撥給杭州中國茶葉博物館收藏,是這些茶樣中最珍貴的。茶磚長寬均為12.3釐米,高3.5釐米,重約250克。茶磚的正面是漢文的“向質卿造”4個字,文字向上凸出,背面則蓋著滿文印戳。趙燕燕介紹,“向質卿”是雲南的一個非常有名的茶莊,它們製作的茶磚現在僅存這一塊,所以非常的罕見。清代素心茶和清代“清源”磚茶也可謂是藏品中的珍品。清代素心茶製作于清乾隆22年,1990年在福建漳浦縣出土。墓主藍國威是清朝康熙十年貢生,墓中出土一個陳鳴遠款紫砂壺,壺裏裝滿茶葉,內有紙條書有“素心”二字,所以被稱為素心茶。而清代“清源”磚茶,磚長100釐米,寬50釐米,高25釐米,重60克,是中國大陸最早進入台灣的茶品。
除了這3件珍品,瑞典哥德堡號沉船茶樣則見證了當年中國與瑞典的經濟往來。哥德堡號船航行于瑞典哥德堡與廣州之間,1745年9月12日,哥德堡號在即將完成第三次航程,駛進哥德堡港口時沉沒。1987年哥德堡號被打撈出海時,船上的370噸茶葉也重見天日,這些茶葉由於在製造時經過緊壓,沉海後又覆蓋在海底泥沙下,因此還可以飲用。後來瑞典駐華大使將部分沉船茶樣作為禮品贈送給當時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又被田紀雲轉交中國茶葉博物館收藏。據專家分析,瑞典哥德堡號沉船茶樣,很有可能是安徽休寧縣的松蘿茶。“這些茶樣和老包裝非常的嬌貴,一不小心就會有損壞。所以在運往北京的過程中,我們也保持了15攝氏度的溫度和65%的濕度。”趙燕燕表示,5月7日展覽結束後,這些寶貝將馬上運回杭州,茶博也會儘快安排這4件從未亮相過的珍品在館內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