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雕講究“七分天成,三分雕琢”,圖為惟妙惟肖的根雕作品《龍鳳呈祥》。

叫價高達1280萬元的海南黃花梨木雕《中國功夫》。

紅豆杉木雕作品《並肩作戰》。
材質彌足珍貴,工藝日益創新、大師精品頻出
■收藏週刊記者潘瑋倩
中國木雕深邃悠遠,大到宮殿層樓、圖騰造像,小至案幾床榻、筆筒細玩,都有木雕藝術的丰姿。各類木雕流派遍佈神州,近年來,名貴木雕在國內各大拍賣場上的價格也一直處於上升通道。在廣東,潮州木雕以及以廣式傢具為載體的廣府木雕,正煥發著蓬勃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名貴木雕在拍賣場上高價迭出
早在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便出現了木雕魚,有眼有腮,身布圓渦紋。秦代阿房宮的“廊腰縵回,檐牙高啄”雖然已成絕唱,唐代的白檀九面觀音像至今卻依然在日本的法隆寺“妙相莊嚴”。當明清時期雕工日益繁複的“百工桌、千工床”還在拍賣市場槌音未散的時候,大批的當代木雕工藝品早已經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中國木雕分佈極廣,此衰彼興潮起潮落。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龍眼木雕,這四大流派被稱為“中國四大木雕”。
近年來,名貴木雕在國內各大拍賣場上的價格一直處於上升通道。收藏週刊記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的拍賣會上,一件較好的潮州木雕作品就已拍到數十萬元,個別大師之作甚至高達百萬元。同年10月,亮相第五屆“東博會”的東陽木雕雙面落地屏風《荷塘月色》,被香港一家公司以208萬元的高價收入囊中。2012年7月,在第一屆上海非遺精品拍賣會上,黃花梨木雕《達摩祖師》以260萬元拔得全場頭籌。2012年11月,三亞海南黃花梨收藏館一件海南黃花梨木雕《中國功夫》,叫價高達1280萬元。
無可否認,珍貴的木質是決定木雕價格的重要因素,隨著黃花梨和紫檀等原料的一路飆升,木雕價格必定水漲船高。同時,精細繁雜雕工的日益創新,企業政府的合力助推,產業規模的不斷壯大,藝人大師的精品傳承,也使得各式木雕在市場上越來越具有價格競爭力。潮州木雕和廣府木雕就是很好的範例。
廣式木雕傢具繁盛區在臺山中山等地
潮州木雕又稱金漆木雕,以通雕技術著稱,典型代表有“蝦蟹簍”,雕刻出來的蝦蟹栩栩如生,從任何側面都能夠欣賞到它們的活潑姿態。潮州木雕先後涌現出了多位大師,其中最有知名的是陳舜羌、陳培臣、李得濃和辜柳希。
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秘書長孔昭明告訴收藏週刊記者,近年來政府給予木雕行業多項支援,不少大師也為薪火相傳而奔走呼號,辜柳希甚至免費招徒弟,還每月倒貼生活費,這些舉措對於潮州木雕收藏逢春功不可沒。就在去年底,辜柳希的木雕廠還迎來了中央電視臺7套《農廣天地》欄目的攝製組。
廣府木雕與潮州木雕、客家木雕同屬廣東木雕。據孔昭明介紹,廣府木雕以傢具雕刻最具代表性,廣式傢具(亦稱“廣作”)是其重要載體。不過,他坦言,現在廣式木雕傢具的繁盛產區並不在廣州,而是在臺山、新會、中山等地,這些城市近年來開設了大量的傢具工廠,並形成了相對完備的產業鏈,產值逐年攀升。來自福建、浙江等地的手工藝人匯聚於此,每年各種高中低檔的傢具和其他木雕作品,源源不斷地由此流入全國乃至世界市場。孔昭明分析,未來發展主流有兩個,一個是以珍稀木材如黃花梨等為材質的高端木雕傢具,另一個是以新會傢具為代表,面對大眾的快銷產品。
廣東一批老藝人在默默製作精品
孔昭明說,在廣東全省而言,木雕的代表性類別,主要為潮州木雕和廣作雕刻。而廣作雕刻裏面,包含了新會臺山等地的大規模傢具製作,以及廣州本地木雕大師的傢具及小件作品。後者的人員雖然數量不多,但精品頻現。
在廣州,傳統木雕技藝者正在默默守望。廣式傢具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今年76歲的楊蝦老人,依然堅持手工描繪設計圖紙,用最好的木材和雕工製作精品,拒絕粗製“快”造。紅木雕刻大師招讚惠46年從未離開廣州木雕設計,並表示“必須堅持廣式繁複的藝術性”。廣式紅木宮燈製作技藝傳承人羅昭亮所製作的宮燈,成為每年廣州花市上的“常客”,為很多文化部門所收藏。
紅木傢具上的“龍鳳呈祥”,金漆木簍裏的“魚戲蝦遊”,雕花宮燈中的“遊園美夢”,這些都是木雕帶給我們的華麗世界,在細節中,蘊含著手工藝者的情深意長,從造型裏,滿溢出為人熟知的粵味悠揚。
市場探訪
崖柏造像小件等適合入手若有“根包石”價值更大
除了廣為人知的傢具雕刻和建築木雕之外,根雕、佛道造像以及器木雕等也是木雕的常見品類。後者由於體積較小、天然隨型以及價格適宜,很受市場青睞。
佛山南海萃雅軒的負責人姚健材就向收藏週刊記者介紹,目前根雕類的造像藝術品的品質優良,行情見好,前景可期,正是入手的好時機。
在萃雅軒寬敞的展廳內,關公、觀音、壽星等造型的木雕作品琳瑯滿目,材質有紅豆杉、崖柏、金絲楠、樟木等。姚健材說,崖柏近年來大受歡迎,其是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的一種珍稀柏類,其根部和樹榦的形狀千姿百態,隨型雕刻成各種動物和人物渾然天成。而且它具有淡淡的香味,聞之安神,所以表面通常不作修飾也不上漆。
姚健材說,根雕類的木雕工藝品,首要的就是看雕工和造型,這是決定價格的重要因素。而且,由於樹根等材質的不可複製性,決定了成品也是獨一無二的,更具有收藏價值。他說,近兩年的市場相對平穩,而木材的稀缺趨勢又加強了根雕作品的抗跌性,加之現在的市場並沒有太大泡沫,一件高約80釐米、長寬約30釐米的根雕工藝品幾千元就有成交。廣州芳村的花地灣附近,是木雕產品的集散地。記者在現場看到,大量的木雕銷售店舖分佈其中,時有顧客流連。有商鋪老闆介紹,近幾年崖柏木雕市場逐漸升溫,師傅多來自福建,僅加工費,單件就要兩千元以上。成品按照工藝和尺寸價格不等,多為天然造型或隨型雕刻,一般萬元以下就有成交。此外,酸枝木、黃金樟、金絲楠等也是常見的在售木雕材質。
這一類的木雕藝術品如何判斷其價值?在花地灣,有木雕商人對記者說,就崖柏而言,除了雕工以外,油性大從而導致表面光滑油亮、根部包裹生有天然石頭(俗稱“根包石”)以及有樹瘤等,都會提高根雕成品的價值。
知多D
●木雕
雕塑的一種,是以各種木材及樹根為材料進行雕琢加工的一種工藝形式。
木雕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採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
●木雕形式
從功能上看,木雕大體有建築裝飾或附件、居室傢具或裝飾物、生產生活用具、巫術或戲曲面具、木偶等。
建築木雕:宮殿寺院、民間館舍、祠堂門樓,都是能工巧匠施展木雕技藝的場所。
傢具雕刻:手法主要有線雕、浮雕、透雕、圓雕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