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工廠中


一批批的茶


製程中



日光萎凋


鮮葉採回家或入工廠後,應立即攤開散熱,以免茶菁因悶熱而變成「死葉」,所以第一個步驟是進行「日光萎凋」或「熱風萎凋」,萎凋目的是使茶菁中的水份適度蒸發,減少細胞水份的含量,使鮮葉柔軟,以便在室內萎凋時,使細胞中的成份,尤其是兒茶素類,進行物理消水及化學醱酵的變化。
將茶菁平均分攤在笳(p109竹部+歷)或布幕上,讓每片葉子都能受到最直接的陽光照射,此時的日曬溫度以30至40間較恰當,萎凋時間由10至30分鐘不等,因應陽光強弱而定,陽光強時則萎凋時間短些,弱時則時間長些,如果溫度過強,則通常不讓茶菁直接曝曬於陽光下,以免曬傷而變成了死葉。因此,萎凋的過程中,須經常觀察茶菁的變化,以決定其萎凋的程度。
以烏龍茶為例,其萎凋時間較文山包種、凍頂、松柏長青茶及明德茶等稍長些,在適宜的溫度下萎凋20至30分鐘,其間須輕翻二至四次,萎凋的程度待其第二葉、第三葉及梗起縐時,則第一葉葉緣有些微「紅變」而葉面失去光澤,且有些微清香飄散時,即可移入屋內,進行「室內凋萎」了。






室內萎凋


鮮葉經日光凋萎後,細胞膜的半透性已遭破壞,於是葉內開始進行化學及物理變化,然後移入常溫的萎凋室繼續萎凋。
室內萎凋連帶攪拌的程序同時進行著,攪拌是用雙手執茶,微力翻攪,使鮮葉因相互摩擦而破壞葉緣的細胞,這樣空氣才易於進入葉肉細胞內,以
促進醱酵作用,而翻動攪拌的動作也有助於茶葉的水份平均地蒸散。
以烏龍茶為例,由於其醱酵度較重,所以當茶菁移入室內後,待其冷卻後即行攪拌,有時則靜置20至30分鐘後才攪拌,或是待葉緣呈萎縮狀時進行第一次攪拌,然後每隔約一小時即攪拌一次,大約攪拌四、五次,待葉緣「紅變」約三分之一左右,葉中心呈淡綠,發出一股熟果香時即可殺菁。



一層一層









作茶過程


最舒服的


就是


聞香



殺菁中


 



 


殺菁


茶菁在室內靜置與攪拌至草菁味漸失而香氣微揚時,而製茶師又認為醱酵
已適中後,即可準備「殺菁」。殺菁的目的是以高溫來破壞酵素的活性,抑
制茶葉繼續醱酵,以免使香氣完全散失,保有半醱酵茶類特有的香味。同時,也因殺菁時葉中水份的大量蒸散,使葉質變柔軟,以利於揉捻成型及乾燥的處理。
現代的殺菁方法是採用殺菁機,其溫度約在160度至180度左右,可以隨意調整,溫度也較易控制,但仍需要相當的經驗。炒菁的時間必須控制得恰好,茶菁要炒透,才可使香氣高、水色清;起鍋太早,茶菁未熟透,則成茶將帶有草菁味;炒菁過度,葉緣即有刺手感覺,甚或炒焦,令茶湯含有無法去除的焦味。
例如烏龍茶類因萎凋及攪拌的程度較包種茶為重,所以茶葉炒菁前的水份
含量較包種少,因此炒菁的火候就較包種茶低,大約是包種火力的八成左 右,炒到茶芽呈銀白色,葉緣稍乾略脆有些微刺手感時即可起鍋。


 




揉捻


茶葉經過「殺菁」之後,茶身雖已柔軟疏鬆,但仍是舊片狀,還未形成條索狀,所以須再經「揉捻」或「團揉」的步驟,使茶葉緊結成條,並增加
外形的美觀。且茶葉可因受壓揉之力,逼迫稍許汁液滲出粘附於表面,沖
泡時,可使茶素較容易溶解於熱水中,以加強茶湯的滋味。
揉搓有兩種方式:其一是「揉捻」,方法是直接將茶葉放入揉捻機胴內加以壓揉;其二是「團揉」,方法是以布包緊成圓團狀,再以手工或揉捻機壓揉。半醱酵茶類中的條型包種只有「揉捻」而無「團揉」,所以條索成自然微彎狀;半球型包種因經再三的「團揉」,所以條索形成球彎狀。不論「揉捻」或「團揉」,這個步驟對茶葉的外觀及品質的影響很大,壓揉時力道要一致,過猛則茶葉易碎,過輕則條索不緊結。團揉時火候、壓力及水份消散速度之控制,更是具有關鍵性的影響。為了把握最好的時機,常須在高溫下徒手揉捻,過程可說相當艱辛。在這個過程完成之後,均須解散茶葉經壓揉後的團塊,以使茶葉能乾燥均勻,這個動作稱為「解塊」。這種一連貫的程序是半醱酵茶類形成獨特風味的重要步驟。
例如烏龍茶備受重視的是茶芽的完整,而不是外觀條索的緊結,因此為了揉捻時不損及茶芽,茶葉須放入袋中揉捻,揉後解塊即可進行乾燥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